后疫情时代的家长困境——借由让孩子上学谈谈自律

2020-8-21 20:11| 发布者: 雨天晴心理| 查看: 1587| 评论: 0


 
最近接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关于孩子重返校园的,离开学还有不到一个月,很多家长都发现因为疫情网课的原因,自己家的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学了,对学习也是越来越不上心,这可急坏了很多家长,纷纷来到机构求助。那为什么疫情中有的孩子可以做到自律,有的却有家长陪读都无法重视学习。

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有人可以自律,但是有人却做不到。那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自律这件事。
 


逼迫型自律vs自发性自律,你是哪一种?

———

 
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自律与否其实和他接受逼迫的经历是相关的。如果在童年或是成长过程中经历逼迫的行为很多,那么大概率会形成逼迫——放纵”的闭合循环。而在成长经历中得到自由和空间多的人,成长过后就会形成自发性自律
 
针对逼迫型自律再多说几句,一个人小时候如果被逼迫的多了,那么长大以后也会逼迫自己去自律,这样会给自己的体验造成不适,有时候就会失效转为放纵,但是放纵过后人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新的方法进来,则会又开始对自己进行逼迫型自律。
 



走近逼迫型自律

———


带大家看一个我咨询中的案例,更好地了解逼迫型自律。



我有一个14岁的小来访者,她妈妈把她带到咨询室里来是因为妈妈觉得这个孩子不自律而且不想学习了,这让妈妈很心累也很无力,她想借由咨询的力量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把自己从陪读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在咨询中,我发现这个孩子本身对学习抱有很多热情,尤其是理科。当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妈妈的时候,妈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觉得一定是孩子在撒谎。经过后续的咨询探索,我发现这个孩子的一个模式:孩子本身喜欢学习,但是如果学习的过程中有妈妈的参与,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开始对学习产生厌恶,出现走神的情况
 
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利用不学习传达给家长一个信息——我想要自由和空间,你不给我,那么我就用你重视的事情以做不好来进行反击。如果这时候家长不能及时地看到这个信息,或是更加地用高压政策让孩子去学习,那么得到的往往就是孩子抑郁的结果。这就是逼迫形不成自律的一个典型案例。




再分享一个有关我自己的真实故事,小时候有很多兴趣班,我喜欢电子琴,爸妈也让我去学习这个。我记得刚学的时候我热情十分高涨,但是好像慢慢地就退却了,爸妈经常说我的兴趣爱好就是三分钟热度,我也觉得自己可能就是没有办法坚持。

但是后来我当了心理咨询师,进行成长和探索的时候才终于解开了真相,就是当时老师会留一些比较难的曲子去练习,我会去练,但是明显我爸妈觉得我练得不够努力,所以他们就会逼着我或者用话和道理激励我去练习,导致我对这件事的热情越来越低,一想到练琴就心烦。
 
其实那时候如果我爸妈能给我一些耐心,或是跟我讲这个练习就是要付出失败和时间的,我可能就会慢慢地适应这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爸妈太希望我坚持和有出息了,所以他们着急的爱和做法也就慢慢地消耗掉了我对电子琴的热情。

直到后面工作也是,我对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因为自己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或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我就会像当年爸妈对我一样对待我自己,责怪自己或是跟自己较劲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让自己继续下去,结果就是继续不下去而放弃。
 



从逼迫型自律转型为自发性自律

———


那我们到底要怎样去改变我们的逼迫型自律呢?有句俗话说得好,自由是建立在自律上的,没错,但是同时,自律也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如果你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那么你在自律上也会有所收获,这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确实有难度。
 
就拿之前14岁孩子的案例举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孩子妈妈为孩子做了一些改变,同时孩子自己也开始尝试给自己自由,她开始明确地认识到一点:学习好也是她自己想要的,她想要的和她妈妈想要的是一致的,而她自己也可以不按照妈妈的方式来,可以开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作息时间。

虽然这个作息时间依然让妈妈头痛不已,但是孩子的成绩和积极性却调动出来了,孩子也依然会玩游戏看动漫,妈妈依然也会唠叨,但是孩子也没那么在乎了,因为她开始安排和计划自己的时间和人生了,这就是自发性的自律,也是从孩子迈向成熟的标志。
 
所以如果你也想从逼迫自己自律,转为真的自律,去根儿的方法就是通过咨询处理原生家庭的一些东西,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小时候的伤需要疗愈,进而调整内驱模式。

当然,当下我也可以给你一剂“止痛片”,你再逼迫自己的时候可以试试,就是放自己一马,让自己的内在自由。就像曾经,你希望爸妈放你一马,让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样。

 


案例作者:洪扬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我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你遇见那个最真实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