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结婚,却不敢结婚 ———
不结婚的原因 ——— 恐婚的背后——小时候形成的信念 ——— 后来在咨询中,我带着小张一起对她的原生家庭进行了更深的挖掘。我们发现她的成长经历是充满冲突的,小张的母亲和父亲总是争吵,而且小张的母亲还和奶奶有很深的矛盾。小时候小张面对这种状况一开始是害怕而不知所措的,年幼的她既担心父母离婚又不知道如何劝阻父母。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小张甚至开始希望他们离婚,因为只要他们离婚了她就不用再忍受这样的家庭环境了。
结果在小张初二的时候,父母真的就离婚了,小张并不感到伤心,而是松了一口气,小张的原话是:“他们俩可算是离婚了,我看他们在一起我头都大。” 离婚后,小张被分到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这又开启了新的苦恼——妈妈总向自己诉苦。妈妈没事就和小张说自己在爸爸家受的委屈,以及爸爸是怎么对待她的。“女人这一辈子只要一结婚,生活也就结束了”,这是小张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每次听到这种话,小张都很烦,她想离开妈妈也想离开这个家,所以小张学习很努力,上的高中和大学都离家远远的,因为她受够了妈妈的抱怨!
孩子时期的经历让小张形成了异常独立和一切靠自己的性格,所以小张在学业包括后面的工作中顺风顺水,独立努力的性格让她赢得了不少机会。但是这样的经历也让小张形成了一个信念:婚姻是女人的坟墓。 此时,非常多的担心都出来了: 如果结婚了,和公婆相处怎么办? 男人会不会变心? 到时候看孩子,那我自己的生活呢? 还有母亲魔咒般的那句:女人这一辈子只要一结婚,生活也就结束了。童年的经历和妈妈说的话也让结婚的风险无限地被放大,就是这些声音以及随后引发的恐惧,让小张迟迟不敢进入婚姻。 扭转曾经的家庭信念,建立新信念 ——— 明确了小张的问题之后,我们制定了治疗方案:
经过咨询,小张清晰地看到,童年时候的母亲更多是在向自己要关心和在意,因为离婚的母亲十分失意,而且获得不了别人的关心和在意,所以在潜意识下,就用抱怨的方式转向了管小张要。
咨询师寄语 ———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受我们的信念所控制的,但是这个信念往往来源于我们过往的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客观,有些也已经过时,却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影响,只有当我们用现在客观的眼光再去回看那些经验的时候,不合理的过时的信念得以更新,我们的内在变了,外在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变了,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然而我们的信念因为跟随我们多年,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自己很难去发现和调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你找专业的人士求助,也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困扰你的问题。 案例作者:洪扬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我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你遇见那个最真实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