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隐形杀手,就在这两个字上

2020-7-10 14:41| 发布者: 雨天晴心理| 查看: 1441| 评论: 0

编者按:廖一梅说爱情: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稀罕的是,遇到理解。大概是因为,没了理解,连爱都看不见了……



婚姻中的争吵、赌气、受伤也好,很多时候问题都出在“不理解”上,因为不理解所以有了误解,有了争吵,有了隔阂和受伤,“理解”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然而却也只是“我以为我理解”,“我以为我了解”,不得不说,“理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理解,可以先了解

来看一下小张夫妇的例子,夫妇二人是一起来咨询的,虽然和不同的两个咨询师分别交流,但是他们的诉求是一样的,希望对方更爱自己一些,现在的婚姻问题重重,需要解决。

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妻子和丈夫之间都看似“理解对方”但是又不那么“理解对方”。


比如妻子会说:

其实我也理解他的工作很忙,但是那也应该顾家啊。(关注点都在“但是”后面)


但是被问到:

丈夫具体的工作时间,

工作内容和忙的内容,

妻子并答不上来


再比如问到妻子:

丈夫希望她怎样时,

妻子回答的是:

他希望我处理好家务、照顾好老人


然而,实际上我们从丈夫的口中了解到的却是这样答案:


他希望家中的事儿雇一个保姆,

又不是经济状况不允许,

然后妻子能有更多时间和他相处

因为其实他在外面应酬也很累,

希望妻子可以多和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他十分希望回到有孩子之前两个人的状态

那时候妻子和他周六日会一起自驾游,

到了5.20这样特别的日子也会互相准备礼物,

但是现在好像妻子都陷入老人孩子那里了……


问到丈夫同样的问题时,
丈夫的回答也是模糊的。

比如妻子在家的休息时间,
丈夫会认为照顾人什么时候都可以休息

问到妻子希望他怎样的时候,丈夫也会说:
妻子希望我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然而,妻子的心声却是:

她觉得丈夫根本看不见她的辛苦,也不会关心人,

也不知道回来做家务……

她觉得丈夫不够爱自己,

丈夫心中只有工作,

工作比她和家人都重要!



丈夫和妻子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来看问题,完全听不到对方的意见也看不见对方的难处。面儿上好像也知道,但他们并不了解彼此的情况实际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也没办法真正做到理解



要理解,需深入根源

我们详细地了解了丈夫和妻子的成长轨迹。
 
妻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焦虑的家庭之中,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而且家中的爸妈也毫不掩饰这一点。这给本来就是家中老大的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她觉得父母可能是需要自己懂事些,从小就开始自发地为爸妈分担生活的压力,整个人的状态也比较实际,她爱人的方式就是为对方做很多实际的事,也觉得这就是对方所需要的,整个人的状态也经常是焦虑的。
 
而丈夫这边的状况完全不同,丈夫生长在一个干部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丈夫从小就被要求考高分,身为教师的母亲也对他寄予厚望,同时也教会了他应该怎样做,大量的“应该”和“规则”充斥着丈夫的童年,他也是这样一路追求着优秀过来的。这让长大后的丈夫总是以是否足够优秀或是挣钱足够多来衡量自己和他人,他也学会了用这种方式来获得认可和喜爱,所以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忙着做出成绩来维持他一贯的优秀。然而其实他的内心一直非常渴望着人情的交流和温暖,谈恋爱时的他,内心得到了这种滋养和满足,但现在步入婚姻后,妻子每天忙于照顾家里,让他感觉受到了冷落,他内心的缺失又出来作祟了。
 
两个人原生家庭的不同造就了妻子和丈夫之间完全不同的需求和爱的方式。


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后续的咨询中,我们绘制了丈夫和妻子的家谱图,并为他们整个家庭和他们本人绘制了“大事年表”,而后让妻子和丈夫交换了这些,让他们对彼此之间的性格和需求有所了解。到后面我们开始利用“家庭雕塑”来帮助来访者体验在对方位置上的不容易和需求,这大大地增进了妻子和丈夫的关系。

后来我们又经过了一个月的咨询和团体咨询,让妻子开始解决自己“焦虑”的问题,也让丈夫开始解决自己“求认可”的问题。这让两个人的需求和沟通状态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现在的妻子在家中依然负责家务,但是不再焦虑,也没有那么需要丈夫的帮忙了,在做完事情之余,还会和丈夫有一些亲密的互动。
 
而现在的丈夫在家中开始主动承担起一些家务了,因为“求认可”问题的解决,让丈夫不再那么需要在别人面前挣面子了,自然而然开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从以前的一切为了工作,到现在开始有了妻子、家人和孩子了。
 
后来夫妻俩还回到了我们的团体咨询中担任了助教,希望自己的经验和切身经历能帮助到更多人。
 



咨询师寄语

———


觉得对方不爱自己,往往是自己曾经的期待没有满足,同时也不清楚对方并不能满足我这样的期待。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从两方面做起:一、认识到对方并非故意不给我们想要的,故意不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二、意识到对方给不了后,我们开始选择自我满足,而不是继续寄希望于别人。


案例作者:洪扬

雨天晴资深心理咨询师 

我会一直陪着你,

直到你遇见那个最真实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返回顶部